2014年,邵陽縣貧困人口192613人,貧困發生率達20.34%。經動態調整,全縣仍有貧困人口166167人,貧困發生率為17.54%%。針對這種情況,邵陽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在縣扶貧辦統籌的基礎上成立了縣攻堅辦、駐村辦、專治辦和18個行業扶貧指揮部,聚焦21個鄉鎮場戰區,構建了“1+4+18+21”的作戰指揮體系,明確了縣級領導、縣“四辦”、縣行業扶貧指揮部等9級責任。
全縣49名縣級干部和196名科局長包村幫扶、選派1120名干部組建399個駐村扶貧工作隊,10507名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實現駐村幫扶和結對幫扶全覆蓋。2014年以來,全縣累計實現脫貧39526戶159303人,貧困村160個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73%。
邵陽縣是人口大縣也是傳統農業縣。全縣有將近30萬人在全國各地務工就業,務工就業收入是脫貧致富的關鍵部分。今年面對疫情的影響,邵陽縣積極拓展縣內就業市場,通過增加縣內企業就業崗位、扶貧車間就業崗位以及公益性就業崗位補損勞務就業收入。
農業產業方面,以油茶為主打產業帶動生豬養殖、種植、烤煙等農業產業,同時為農業產業注入電商因素,不斷地把產業領域拓寬、把產業鏈條延長。目前,全縣就業人數和收入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邵陽縣工業集中區運轉良好,初步實現了就業和產業目標。
同時,在全縣開展“四美進農家”活動,提倡“守法知禮心靈美、勤儉興家生活美、庭院整潔環境美、文明和諧鄉風美”,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以“千師訪萬戶”提升教育扶貧成效,全縣6389名中小學教師參與“三幫一”勸返復學和“送教上門”助學行動,實現了全縣建檔立卡等家庭困難學生精準資助全覆蓋、6-15歲適齡兒童零輟學、殘疾兒童助學無遺漏。通過“小積分,大扶貧”創新社會扶貧工作,倡導移動手機用戶“人人為扶貧獻出一份愛”,捐獻積分兌換為善款善物,用于扶貧助學和救困濟難,不斷擴大社會扶貧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當前,邵陽縣依然面臨剩余貧困人口脫貧和已脫貧人口的鞏固提升兩大目標任務,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一是保持“不獲全勝不收兵”的韌勁,全力以赴抓好剩余貧困人口脫貧。聚焦未脫貧人口,一戶一策,因人幫扶。讓有產業意愿的人通過產業增收,扶持貧困群眾發展油茶、烤煙、生豬、雙季稻、藥材、果蔬、家禽等長短結合特色產業,實施以獎代補,引導未脫貧對象發展扶貧產業;讓有勞動能力的人實現就業脫貧,動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新增一批生態護林員、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擴大扶貧車間規模,幫助未脫貧對象充分就業;讓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得到兜底保障,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將無勞動能力的未脫貧對象納入了兜底保障范圍。
二是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定力,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深入貫徹落實“一脫貧三促進六覆蓋”要求,夯實基礎,提升質量,毫不松懈抓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加強對脫貧不穩定對象的動態監測,完善“一戶一策”和結對幫扶機制,防止已脫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夯實“兩不愁三保障”底線,抓好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飲水、危房改造等重點工作。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深化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抓好貧困戶“一特兩輔”和特色規模產業發展,通過引導就業、開發公益崗位等渠道,讓有就業意愿和能力的家庭都能實現充分就業。同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開展“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四美進農家”“小積分大扶貧”等活動,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劉揚、蘇崢嶸、鄧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