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是1956年籌建開放的,位于湖南烈士公園的西北角,博物館建筑面積為91000平方米,建筑造型寓意“鼎盛洞庭”。
湖南省博物館收藏了18萬件(套)文物,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書畫和近現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為了使這些文物瑰寶得到充分展示,湖南省博物館科學深入地挖掘文物的內涵,利用現代陳列藝術,精心打造了“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基本陳列和青銅、陶瓷、書畫、工藝4個專題展館來展示人類優秀文化遺珍。
此外,湖南省博物館還通過不斷引進和推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臨時展覽,向國內外觀眾全面地展示與傳播湖湘文化,介紹世界文明與優秀文化,與社會公眾形成了良好互動。
我們湖南博物館為什么會“出圈”呢?我覺得有這么幾個因素:一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獨具特色,特別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深入人心,已成為湖南省和長沙市一張非常靚麗的文化名片。
二是我們不定期更換展覽。我們的專題展廳每半年或一年更換一次,特展是三個月更換一次,所以觀眾在不同的時間來都能看到不同文化展覽。
三是湖南省博物館特別針對青少年喜歡的平臺、傳播方式深入研究、借力推廣。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和官網瀏覽量都非常大,同時我們進駐了B站(嗶哩嗶哩)和抖音。還有一點就是我感覺現在的青少年是真的非常喜歡傳統文化,我們為他們量身打造了一些展覽,讓他們喜歡和信任湖南省博物館,進而把博物館和青少年之間的良性循環持續下去。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我們館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必須要加強基礎研究,特別是加強器物研究。
2020年我們進行了機構改革,把展覽部和保管部融合起來劃分為4個研究策展部門,突出以專業和研究為博物館的核心競爭力。這4個部門聚集了50位我們的專業人員和青年學者。
除此之外,我們還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說我們大力發展志愿者,同時特別重視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我們新館已經開辟出來2000平方米的教育空間,我們形成了從針對大、中、小學的教育,拓展到針對全年齡層次人群的教育框架和體系,非常多學校和機構都選擇來我們這里研學。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創方面,我們積極和社會主體進行合作。我個人認為,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它是一個大概念,而不僅局限于商店里的商品,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應該包括我們的展覽、教育活動、線上課程、書籍的銷售,以及我們通過器物研究與當代價值相結合研發出來的文化商品等。
按照國家的要求和行業的要求,特別是現在觀眾的需求,湖南省博物館正在謀劃博物館的“十四五”規劃,一言以蔽之,就是尊重文物、尊重觀眾、提升博物館的文化顯示度。
第一大力發展博物館的教育,第二是要把“馬王堆學”變成一個顯學,第三就是大力發展志愿者,同時和社會各個行業主體進行合作,包括研學、文創開發、課題研究、策展等,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專業力量辦好湖南省博物館。(劉揚 劉昱)